2016年5月15日 星期日

乾豆類作物於農業生產的重要性

乾豆類作物與某些類型的細菌共生,如根瘤菌或者慢生根瘤菌屬等,能將大氣中的氮轉化成植物可利用的氮化合物,不但種子提供豐富的蛋白質來源,同時也增加土壤肥力。有些豆類品種還能釋放土壤中的結合態磷,讓其他或下一季作物來吸收。在農業生態系統中種植豆類有助於維持、提高土壤中微生物的數量與活性,滋養各種生物體,促進土壤的健康。

全球農地種植了約1.9 億公頃的豆類作物,估計製造了500-700 萬噸的氮給土壤,減少化學肥料的需求,有助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。
豆類是間作、輪作和複合農林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。這些作物生產系統的物種多樣性程度高於單一作物系統,不僅能更有效地用資源,即光照、水源和營養物質,還能因為增加收成、降低整體顆粒無收的風險而實現產量的提高。

將豆類加入輪作能降低土壤侵蝕和耗竭的風險。耐旱和深根系的品種,如樹豆,還能向間作種植的其他作物供應地下水。在輪作加入豆類就能利用共生微生物固氮,提高其他作物或後續作物產量。在混合種植飼料用豆類/草料時,氮可從豆類轉移至草料,提高牧草產量。在家畜飼料中添加豆類,豆類的高蛋白含量有助於提高飼料轉化率,同時減少反芻動物的甲烷排放量,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。

在全球逐漸暖化的將來,耐熱、耐旱、耐澇的作物品種愈顯重要。國際作物種原庫藏有各色各樣的不同物種與品種,遺傳多樣性廣泛,若能從中選育改良的品種,可培育更能適應氣候變化的乾豆品種。

由於全球糧食的需求不斷增加,因此飲食革新的要求正加步進行中。肉類、乳製品和魚類的價格日益昂貴,乾豆能夠提供豐富蛋白質,可以在維持均衡營養的前提下,取代各種肉類來源,減輕糧食需求的壓力。

由於豆類耐貯存,因此在消費環節因腐敗造成的浪費比例極低,地產地消乾豆是降低碳足跡、確保區域糧食安全的極佳選擇。

1.FAO (2016) Pulses and Biodiversity. Fact Sheet, FAO, Rome. http://www.fao.org/3/a-i5389e.pdf
2.FAO (2016) Pulses and Climate Change. Fact Sheet, FAO, Rome. http://www.fao.org/3/a-i5426e.pdf
3.FAO (2016) Pulses Contribute to Food Security. Fact Sheet, FAO, Rome. http://www.fao.org/3/a-i5387e.pdf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